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国产汽车品牌格局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国产汽车品牌格局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为什么中国汽车业不像手机业,诞生出华为、小米之类世界级公司?
中国汽车之所以不能出现华为式的企业,绝对是国家打压的结果。大道理不说,只说说历史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国家以市场换技术,实行三大三小的合资政策,上汽也好,一汽也好,东风也好,放弃一切自研,引进德日等淘汰下来的生产线生产德日淘汰下来的车型,一台成本四万元的捷达卖到二十万,要知道当时普通百姓收入才三四百元。连名不经传的韩国现代也能跑到首都合资。这些合资汽车为外国汽车厂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研发经费,国家也赚得盆满砵满。除了三大三小,国家绝对不允许其他汽车(乘用车)企业出现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湛江有家叫三星的汽车公司,从外国偷偷进口零部件组装起来卖,还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搭台大卖特卖。由于价格较低,危及合资汽车,国家立即取缔。
奇瑞属于安徽省属企业,开始造车时也是困难重重,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,只要有车下线都有人高价买,不缺钱。唯一的困难是国家打压,不许地方造车。奇瑞不得不挂靠上汽,以“上汽奇瑞"名义生产汽车,现在还见到路上有***标着"上汽奇瑞"的奇瑞汽车。上汽只管收提成,其它不闻不问。
李书福说过,汽车就四个轮子一张沙发。但他造吉利汽车时属于偷偷摸摸,建厂时对外称是造摩托车,因为省属企业尚且不能造车,何况民企。李书福是如何混蒙过来的不记得了,反正差点进去是真的。
等政策放开了,中国有心造车的企业己错过了资金积累的时机。上世纪八十年代放开的家电己打得外国企业落荒而逃,而本世纪初才放开的汽车连棒子都不如。
这个问题提得好。
汽车工业的时间已经不短了,汽车销售也已经早就全球第一。但是,属于自己的品牌,却始终没有能够真正打造起来,甚至全部自有品牌一年的销售量,只相当一地大众一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。
更值得反思的是,高速铁路列车启动才只有十年不到的时间,却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。可是,汽车销售全球第一的市场,却没有一家能够在世界上竞争的企业,确实有点不甘。
可以看出,自开放大门打开,汽车销售越来越旺,各大汽车生产企业都把引进外企、组建合资企业放在了首位,而对自主研发则投入很少。就算投入,也没有真正地把核心技术放在首位,而只关注销售、利润等指标,导致自主创新停滞不前。特别是销售量排名前列的几家汽车生产企业,自主品牌汽车的占比少得可怜。就是数量上去了,品牌也没有打造起来,都是低端汽车,竞争力不强的汽车。别说跟华为比,就是跟一般的企业比,也是差距很大。所以,需要好好反思。
一说到国产车,不管是在性能上还是技术上,我们大部分人是相当的认为没有国外的车好。这个确实是不可争辩的事实,因为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相对国外是非常的落后,起步时间差的非常多。
在一些核心技术上,我们很难掌握到核心技术。有些时候只能是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,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空白。但是了解一些汽车的用户应该明白,从2000年左右开始到前两年。
这期间的汽车销售量是逐年的攀升。一方面是我们的汽车制造企业不断的研发与投资,甚至是和国外的汽车知名企业成立合资公司,在很大程度上是提高了国内汽车的性能与舒适度。
另一方面是我们大众对于汽车的渴望,从自行车到摩托车,再到现在的汽车。应该说汽车将成为我们主要的代步工具,也非常的符合用户们的需求。而且随着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大力投资。
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,开车去的话真的不是很远。汽车增长的普及,也给城市的交通、管理带来诸多的影响。为了缓解这样的局面,很多城市已经是出台了多种的规定,对汽车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。
虽然城市有限购,车牌需要摇号。但在广阔的农村,是不存在这个现象的。多数的经销商更是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地区,或许去年回家国年的你,已经是感受到了农村也会堵车的情况。
可是到了现在,这样的发展也是遇到了瓶颈,或者可以认为农村市场已趋于饱和。为了缓解现在的局面,国家是在新能源车上给予了很大的补贴,传统车企和新造车势力是纷纷加入到其中。
或许有人会问,怎么国内的汽车企业,没有像手机业那样,诞生华为、小米这样的重量级公司呢?有关这个问题,可以从两方面去分析。一方面是我们国内汽车企业的真实能力与核心技术问题。
不管是国内的哪一个汽车企业,它们有谁能保证的说自己全部掌握了核心技术呢?即便是掌握了核心技术,在汽车工艺与机床的差距上,和国外还有着很大的差距,生产出来的零件精度不够。
自然是造成使用的寿命减少很多,这些上的差距应该不是说用时间和金钱的投入就可以换来的,在国内也是非常的缺乏这方面的人才。另外一个是我们汽车企业的雄心和战略目标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产汽车品牌格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国产汽车品牌格局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